拯救洞箫文化 移民警察在行动-尊龙凯时平台登录

尊龙凯时平台登录首页> 乡村文旅> 详情
拯救洞箫文化 移民警察在行动
2022年03月24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王宽

  高句丽史《乐志》记载,洞箫属于中国唐代乐器,在李朝世宗时期,从西亚经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是中国朝鲜族独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乐器,迄今已有1500年历史。洞箫的主要传承地点为吉林省珲春市密江乡,密江乡位于吉林省东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珲春市西部,素有“中国朝鲜族洞箫艺术之乡”美称。在党委政府的重视下,经一代又一代洞箫传承人的不懈努力,2007年7月24日,珲春市正式成立洞箫协会。2008年6月7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吉林省申报的朝鲜族洞箫音乐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密江洞箫文化迎来了春天。

图片 1.png


  “呜呜的洞箫声婉转舒缓,图们江流水淙淙,不远处,群山环卫,海鸥翩飞,几处黄牛散放于田野……”密江村民们的洞箫演奏,让一旁的游客驻足观赏、流连忘返,顿感边疆的民族风。这个场景是“中国朝鲜族洞箫艺术之乡”应该有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老一辈洞箫传承人渐渐离去,年轻人逐梦“北上广深”,如今密江乡人口锐减,本地的洞箫传承已然断层,面临后继无人境地。密江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虽不是生于斯,却是成长于斯,从橄榄绿到藏青蓝,密江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热爱这片守护的热土,更热爱这里的人们和文化。眼看着远近闻名的“中国朝鲜族洞箫艺术之乡”的洞箫文化在没落,焉能袖手旁观。民警们毅然接过洞箫文化的接力棒,按照 “三步走”方法,担起密江洞箫文化传承。

  第一步:学习洞箫文化,弘扬洞箫精神。也许有人要问了,一个洞箫有什么文化和精神值得去学习?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上世纪30年代,来自朝鲜的韩信权是密江乡洞箫的发起人。当年,为了躲避战乱,50多岁的韩信权背井离乡,自朝鲜咸镜北道来到密江。他带过来一支洞箫和一个朝鲜族鼓,经常与邻村的金在权、韩风基老人组成三人搭档的民乐队,一起进行箫鼓合奏。解放前,在茅草屋院里吹响的洞箫声,是背井离乡的悲哀的乐章,也是解除一天的劳累和贫苦生活,寻找短暂乐趣的乐章。学习一种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它的精神实质。我们要学习和弘扬的,正是老辈朝鲜族洞箫人苦中作乐、艰苦奋斗,向往美好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

图片 2.png


  第二步:苦练洞箫技艺,演绎多彩警营。一个简单的道理:想要“拯救”洞箫文化,就得有人会吹洞箫,乡里没人会吹了,我们找人来教。地处偏远乡村的警营生活枯燥乏味,能够学习一种乐器自然也是丰富了警营文化生活。密江边境派出所邀请了珲春市洞箫协会人员为民警教授朝鲜族洞箫音乐,民警普遍没有声乐基础,学起来很吃力,正如密江边境派出所教导员讲的那样,“能吹出声音来,我们就在洞箫传承的路上前进了一步”。民警们苦练洞箫基本功,虽然目前还不能吹奏完整的曲目,但警营里的洞箫声声还是令过往的群众驻足倾听。

图片 3.png


  第三步:拓宽宣传渠道,营造浓厚氛围。密江边境派出所民警们利用走访之机,经常鼓励带动驻地各族群众学习吹奏洞箫,向群众宣传洞箫文化,教学吹箫方法。有时他们把群众请到警营里探讨一番;有时他们到田间地头跟劳作的村民闲聊一阵。警营里、农院中、溪水旁,不时传来一阵阵或低沉或舒缓的萧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来密江河沿线旅游的游客逐渐增多,不少游客就是慕“中国朝鲜族洞箫艺术之乡”之名而来。密江边境派出所结合治安巡逻的有利契机,通过led宣传屏、条幅、展板、宣传单等形式,向游客宣传、讲解密江洞箫文化,传播洞箫精神。通过我们的点滴努力,让游客将洞箫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洞箫文化、喜爱洞箫文化。

图片 4.png


  洞箫文化能演绎出民族情,传唱出民族风,更应焕发出时代的新光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洞箫文化的传承,只有派出所民警们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亟待政府、全社会给予广泛关注,通过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加强洞箫文化的传承步伐,才能使洞箫文化充满勃勃生机。密江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憧憬着洞箫文化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徐天明]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