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光明:学者还乡办书院 乡村阅读谱新篇-尊龙凯时平台登录

尊龙凯时平台登录首页> 魅力书屋> 详情
毕光明:学者还乡办书院 乡村阅读谱新篇
2024年08月29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朱咏林 余文明

       毕光明是湖北浠水人,1978年以初中学历考上大学中文系就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2020年正式退休前,是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的特殊津贴。

  2019年,毕光明听闻北京大学孙玉石教授在退休时欲将自己的藏书捐给北大图书馆而未被接纳,最后只好将这些书送给老家辽宁阜新师专一事,不胜感慨,遂萌生退休后也将专业藏书运回家乡的想法。适逢家乡浠水县的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展开,村委会为发展乡村文化,提出利用“新乡贤”资源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于是动员毕光明教授回乡兴建农家书屋,二者一拍即合。2021年6月,毕光明教授与村委会签订了文学藏书投放村图书室协议书,约定东门河村的党群活动中心建成后,在一楼设立近一百平方米的图书室(命名光明书屋),由毕光明教授将私人藏书捐献出来,供村民阅读。同时,毕光明教授斥资在宅基地上改造老宅,兴办兰溪书院,利用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位置,打造公共文化空间,推广全民阅读,促进书香社会。

  

  书院和书屋的建设,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县文旅局、图书馆的指导和帮助下,近三百平方米的书院院舍和近一百平米的光明书屋均安装好书柜和教学设施,具备阅读、教学和开展学术活动的条件,毕光明教授回海南将他几十年来购买的万余册图书中的大部分,租专车千里迢迢运回了浠水东门河村,分别投放进兰溪书院和光明书屋。2022年12月31日,浠水县举行乡村文化振兴基地的授牌仪式,兰溪书院遂成为“浠水十大乡村书院”里第一家挂牌书院。作为公益性的民间教育和研学平台,兰溪书院的主要功能是针对公办教育进行补充,结合现代大学里的书院规制,在小学生古诗文诵读、中学生文史哲经典阅读、村民的人文与职业技能知识学习、线上线下结合的学术讲座几个方面,立体化开展教育、文化与学术活动,目标是活跃县域乡村文化氛围,重点发现本乡可塑之才,予以引导和帮助,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毕光明是有一定造诣的学者,因此,书院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开办了免费辅导班。少儿国学班的教学内容为古诗文诵读,主要是系统讲授并要求学生背诵传统蒙学教材,即“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和“小四书”(《名物蒙求》《性理字训》《历代蒙求》《史学提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学习,将国学经典当作知识让学生在儿童阶段开始接触,在对经典的阅读理解中,训练思维方式和汉语语感,养成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明确做人准则与生活规范。中学生文史研修班开始中国文学史的学习,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文学史是基本的人生知识,不管学生今后学习什么专业,文学史知识是人文修养的基本营养。为了取得教学和推广效果,毕光明教授自己掏钱购置了教室的桌椅、电视、摄像机等教学设备。辅导班深受家长欢迎,一个暑假听课人数就达到二百余人次。

  

  除中小学生外,书院也向在校大学生开放,对热爱文史阅读的本乡大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在武汉读大学的易思源回到村里,时常来书院借阅文学名著,读了好几部长篇小说。她表示:“兰溪书院的环境很静谧,各式各类的书籍都有,包罗万象。毕教授每次都会很热情地介绍好书,真的很亲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了解书中的世界也是拓宽视野的一种手段,我认为兰溪书院的建设对于爱看书、想看书的读者是很有意义的。看书不仅是一种消磨时间的手段,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眼界、提高自我修养。”

  毕光明是抱着文化还乡、学术下乡的目的回乡创办书院的,起点不同于一般的乡村书屋。作为农业学者,高校退休教授,他要尝试的是如何将高校闲置的文化、教育和学术资源引向乡村,以丰富乡村文化建设的资源,提高乡村文化振兴的水平。高校同行的支持和帮助,使书院保持着较高的文化品位,从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编辑:周志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