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黄南藏戏 文化“活化石”绽放迷人光彩-尊龙凯时平台登录

尊龙凯时平台登录首页> 新闻聚焦> 详情
黄南州:黄南藏戏 文化“活化石”绽放迷人光彩
2024年08月01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青海省蔵剧团 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剧团

  藏戏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我国涉藏地区民族文化和中国少数民族戏曲的杰出代表,藏戏自8世纪开始孕育,14世纪末形成以来,一直在艺坛上流传。黄南藏戏在民间艺人的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黄南地域特色艺术风格,也出现了以寺院和村为单位的各种民间戏团。

  2fcaa3f3c01946aab18355ac9fd566ef.jpg

  《金城公主》首演剧照 张海麟/摄

  在剧目、表演、音乐、化妆、服装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魅力。2006年5月黄南藏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黄南藏戏同其他流派的藏戏剧种共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黄南州文艺工作队成立

  1965年黄南州文艺工作队初建时仅16人。当时这16名同志集中在黄南州民族师范学校的一所简陋房舍中,一个简单的仪式过后宣告黄南州文艺工作队正式成立。黄南州地处青南地区,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地广人稀,山高路远,交通不便。

  在这极其艰苦的环境里,文艺工作队演职人员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党的文艺方针,不畏艰辛,送戏下乡,走遍了黄南州以及邻近藏区的村村寨寨和草原帐篷,宣传党的政策,播撒精神文明火种。他们常常是搭便车坐手扶拖拉机或骑马、步行,自带行李、自备帐篷为农牧民群众演出,有时甚至宿营野外,栉风沐雨。有一次到位居深山的同仁县双桩村演出,路险坡陡,演员们跋涉几十里羊肠小道,进村后顾不上休息,就为等候在场多时的群众演出,群众十分感动。

  dc64395bbd7542a29124bb8ca6f8c7f8.jpg

  《苏吉尼玛》剧照

  当时一位老奶奶拉着演员的手激动地说:“我们这个村子过去从未来过演出队伍,今天你们跋山涉水,送来了这么好看的节目,太感谢你们了。”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文艺工作队陆续创作演出了舞蹈《丰收之歌》《思念》《走出大山》《快乐龙鼓》《彩袖飞舞》等,表演唱《如愿》,曲艺《那吉才洛》《吞弥桑布扎》《卓多大叔》《热贡赞》,小品《各自的路口》《父与石》《心愿》,大型歌舞《香巴拉的祝福》《圣雪莲》等优秀剧目获省级及全国大奖。70年代初,剧团第一次创作演出的歌剧《大黄山下》被评为1972年青海省文艺调演优秀剧目,为剧团往后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艺工作队当时制定了“三个一样”(农村牧区演出和城市演出一样,剧场演出和广场演出一样,观众多和观众少演出一样)演出制度,认真准备、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演好每场戏,在农牧区被群众誉为“乌兰牧旗”式的文艺工作队。70年代末,州文工团剧作家多杰太和华本加等同志,察觉当地黄南藏戏艺术的宝贵价值后,及时融入民间,进行采风、挖掘、整理民间戏团的各种剧目,将黄南民间藏戏搬上专业舞台,让藏戏艺术之花盛开在雪域高原。从此,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向藏戏与歌舞并重的方向发展。1999年4月青海省藏剧团正式挂牌成立,黄南藏戏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累累硕果。之后,剧团继续推动黄南藏戏在新世纪的有效传承和持续发展,进一步焕发黄南藏戏这个古老剧种的生机和活力。

  专业藏戏剧目的诞生

  1979年末开始,多杰太等主创人员以隆务大寺传统剧目《诺桑王子》开头三人表演戏为基础,进一步创作符合现代观众审美需求,且适应现代专业舞台的时代新作大型藏戏《诺桑王子》,1981年正式登上现代舞台进行首演,这是古老的安多藏戏第一次登上青海的戏剧舞台,也为藏戏史上增添了辉煌的一页。

  fb5f001049b048289a168a20c263030e.jpg

  《意卓拉姆》剧照

  该剧讲述仙女意卓拉姆与诺桑王子相依为命平定乱世、以德治国、善待百姓的美好故事,先后在全国范围推演235场次。1982年,华本加先生撰写大型神话藏戏《意乐仙女》,并担任导演,此剧先后在青海、甘肃、深圳、广州、南昌、上海、南京、济南、北京、武汉和香港等十一个省市巡回演出,当时成为全国轰动的经典剧目之一,在全国范围共演出160余场次。随后大型神话藏戏《苏吉尼玛》、大型历史藏戏《藏王的使者》先后在全国范围演出500余场次。

  4e2e7f55fc8646f692503c1d09aa7883.jpg

  《乐意仙女》剧照

  1993年剧作家多杰太和高鹏共同创作大型现代藏戏《金色的黎明》,同年8月在黄南首演,开创了藏族现代戏的先河。藏戏舞台上第一次出现了藏族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通过对不同时期命运与遭遇的演绎,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了有益探索。2002年和2007年剧作家多杰太和仁青加共同创作的大型现代藏戏《纳桑贡玛的悲歌》和《格桑花开的时候》揭露和批判了草山纠纷带给人们的危害,有力地体现了只有安宁和睦才能建设美好家园,才能创造幸福家园的生动故事。

  1e5058c980e94df787c69f806b0e22cf.jpg

  《金色的黎明》剧照

  2010年国家一级编剧仁青加着手编写的大型历史藏戏《松赞干布》文本,2015年被评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后,同年10月在青海大剧院进行首演。该剧目以公元630至650年间,松赞干布统一整个青藏高原的历史事实为背景创作而成,叙事宏大,备受好评。2018年大型神话藏戏《意卓拉姆》在传统经典剧目《意乐仙女》的基础上进行精排,于2019年在青海大剧院首演,使古老的传统藏戏剧目再度发光,更具特殊意义。该剧以浓郁的民族特点、鲜明的风格色彩、优美的歌舞,充分展现了藏族人民勇敢、勤劳、智慧的美好特质,继承原有艺术精华的同时,将藏戏中的经典爱情故事复活在现代舞台上,突出了唯美而细腻的艺术风格,让观众感受到时代在前进、戏剧在发展,古老藏戏因而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ecc48876afa04a48b9690d9d8a7cb2d9.jpg

  《金城公主》剧照

  2023年大型安多藏戏《金城公主》问世,讲述金城公主以坚韧慈悲的胸怀面对漂泊凄苦的一生,以其独具魅力的生命历程和历史历程,还原一段唐蕃关系的历史佳话,演绎了为推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而做出历史贡献的生动故事。上世纪80年代至今,创作演出的10部大型藏戏剧目,荣获国内诸多奖项,深受观众喜爱。

  戏韵宜人 硕果累累

  专业化剧团的出现及专业化的剧目,让黄南藏戏茁壮成长、家喻户晓。几部传统剧目的改编上演和一系列新剧目的创作探索,推动藏戏艺术本身改革、创新和发展。相比传统藏戏来说,逐渐趋向成为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又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崭新的藏戏艺术。藏戏创作与演艺体系日臻完善,硕果累累。

  这45年来也涌现出了大批藏戏骨干人才,如曲周太、仁青卓玛、洛桑朋措、格日、格志多杰、光辉、李毛加、南拉太等,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嘹亮的歌声、生动的人物形象征服了全国观众。目前黄南藏戏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人、省级传承人2人、州级传承人30人,总从业人数已达到1295人。举办“雅顿藏戏艺术节”“中国藏戏艺术展演周”活动,出版《藏戏剧本集锦》、《黄南藏戏剧本集》藏文版(全三册)、《黄南藏戏剧本集》汉文版,发行黄南藏戏集锦《圣雪莲韵》,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和喜爱。

  5bd5d762126e466faabb93ec7f1a08b9.jpg

  《金城公主》剧照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回望经典,奋勇向前。进一步保护与传承藏戏艺术,用创新的理念触及其文化特征,推进其走向新的发展高度,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让藏戏连接民众生活,让黄南藏戏这颗文化“活化石”绽放迷人光彩,成为黄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编辑:王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