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集《茉莉的耳朵》:以同理心呵护生命的成长-尊龙凯时平台登录

尊龙凯时平台登录首页> 好书荐读> 详情
童话集《茉莉的耳朵》:以同理心呵护生命的成长
2024年02月26日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

  作者:熊育群(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


  童话集《茉莉的耳朵》(科学普及出版社2023年12月出版)是一本特殊的书。六篇小说写的六个孩子身体都不完美,有的失聪,有的坐轮椅,有的失明……在大众眼里,他们是残疾人,但作者一木秋却不这样看。她并不认为那是一种残缺,而是把他们作为平等的正常人来对待。这是一个个平凡又不寻常的成长故事:茉莉的耳朵去旅行了,洛洛的“昨天”消失了,海宝看世界不用眼睛,坐轮椅的大宇跟鱼学会了游泳……

2222.jpg

  作者以一种同理心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发现身心的不完美从来不等于不美好,反而成就了孩子们不一样的自我。作品还告诉我们,对残缺的夸大,不只带来伤害,更是一种偏见,因此忽略了一花一世界的风景。


  《茉莉的耳朵》并没有回避残疾孩童面对生活的困境,主要表现了主人公们所独自承受的困难。这不是靠勇气与毅力就能坚持的,还需要爱的呵护。没有爱,他们就像严寒中的花朵,一天也难以生存下来。因而,这是一本表现人间至爱的书,作者写出了感人肺腑的友爱,以及深入骨髓的母爱与父爱,也写出了理解与包容的可贵,让人们超越歧见。


  每个人在陷入困境的时候都会变得脆弱,都有被关注、被理解、被关爱的需要,这是文学作品体现人文精神的地方。但当下的文学创作更多关注的是强者、成功者,写残障人士的就更少了,即便有,也局限于传统观念,缺失同理心,缺少平等和尊重。殊不知,这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其实,文明包含了对他人的理解与包容、平等与尊重,文明还包含了爱心的传递与付出。《茉莉的耳朵》带给我们的正是这些理念。


  以残疾儿童为题材的创作是具有难度的写作。一方面在于不只要把儿童心理写出来,还要把残疾儿童的心理写出来,写到位,写得精准,这需要下功夫。作者曾经在残联工作了8年,对残疾儿童的心理、行为与语言有长期的观察。小说中的六个孩子,不仅心理表现到位,富有鲜活的儿童语言和儿童性格特征,而且还具有明确的个性。另一方面,如何以文学的方式来表现复杂的病理,形象地表现病症,让孩子们看得懂、感受得到,这也很难。作者有自己的办法和探索。比如,她以一片落叶来表达残缺的普遍与美丽,让主人公正确对待右耳的缺失。这片布满小虫洞的树叶,在手电筒的光照下,虫洞就像星光一样闪现在墙上——叶子的缺陷使它拥有了一片星空。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文学表达具有非同一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并非一本简单的作品集,六个故事寓意深远,具有超越与象征的意义。比如,洛洛有时分不清现实和想象,作者以“昨天”不见了的意象来表达,很有时间与哲学的意味。书中每个孩子面对的困境,也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比如说,面对困境应该抱持什么样的心态?如何善待身边并不完美的人?甚至如何看待并不完美的自己?这些内容是写给成人的,也是成人应深入思考的人生问题。


  此外,小说还有意融入岭南的地方生活风俗与地理知识,有的将故事发生地设定在海边渔村,浓郁的渔民生活场景和海滨风光,使作品散发出大海的气息,充满了渔村的风情。这样的写作不仅给作品抹上了地域的色彩,还使得叙事充满张力,有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网站地图